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 经贸委《漳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5-31 07:31: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6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 经贸委《漳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 经贸委《漳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漳政办〔2009〕1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有效应对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确保我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制定的《漳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漳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
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贸委

(二○○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有效应对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确保本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闽发改政策〔2008〕964号)及《补充通知》(闽发改政策〔2008〕1150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是指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以下简称甲供材料)由建设单位委托物资代理公司采购后提供给施工单位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项目:
  (一)市级政府投资占项目总投资20%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二)国有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高速公路项目、国道和省道公路项目。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负责指导和协调甲供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作,会同市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并公布甲供材料的具体品种。
  市财政、建设、交通、审计、监察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 承担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作的企业,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二)漳州市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
  (三)具备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施状况,管理能力,业绩、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
  (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作,由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前款规定的条件确定的物资代理公司负责。
  第六条 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承担下列职责:
  (一)与物资代理公司签订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服务合同》;
  (二)确定项目甲供材料供货生产商,并委托物资代理公司与其签订采购合同;
  (三)按时支付甲供材料的货款;
  (四)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甲供材料质量负总责;
  (五)参加物资代理公司组织的甲供材料验收。
  实行全过程代建或者建设实施阶段代建的项目,代建单位应当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七条 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过程中,物资代理公司应当承担下列职责:
  (一)组织项目甲供材料采购谈判,代表建设单位与供货生产商签订采购合同;
  (二)督促供货生产商履行甲供材料采购合同;
  (三)组织甲供材料验收;
  (四)负责甲供材料的质量监控和索赔;
  (五)建设单位委托的其他工作。
  物资代理公司的采购服务费原则上钢材不超过采购价的0.5%、水泥不超过采购价1%作为采保费纳入建设成本。
  第八条 主要材料甲供的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物资代理公司、建设单位应当将本办法所规定的各方权利、义务及责任追究等内容写入长期供货协议、甲供材料采购合同、工程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第二章 长期协议供货生产商确定
  第九条 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应当采取招标或者比选的方式,选择质量好、重信誉、实力强的甲供材料生产商,并与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第十条 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在组织招标或者比选前,应当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招标或者比选方案,并在实施前报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备案。
  招标或者比选方案应当包括协议供货的甲供材料品种、拟邀请参加招标或者比选的生产商名单、评标或者比选标准、协议有效期、协议执行要求、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十一条 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应当根据甲供材料的需求状况,对每个品种择优确定3家以上的协议供货生产商。
  协议供货生产商名单确定后,由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与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报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备案。
  第十二条 长期供货协议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
  长期供货协议应当明确在协议有效期内,协议供货生产商所提供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基准价及优惠率、售后服务等事项。
  长期供货协议所约定的优惠率是有效期内供货生产商承诺的至少可优惠的幅度,协议供货生产商应当承诺按照该优惠率确定的价格不高于其同期给予最高级别代理商或经销商的供货价格,也不高于其同期向本市范围内其他工程建设项目货物采购人的供货价格。
第三章 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与物资代理公司就项目甲供材料采购签订《采购和供应服务合同》,并将项目所需甲供材料总量及定期计划用量书面通知物资代理公司。
  第十四条 物资代理公司应当组织建设单位、协议供货生产商就项目甲供材料的实际优惠率、售后服务等事项进行谈判,并代表建设单位与供货生产商签订采购合同。工程所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的,甲供水泥的采购合同由物资代理公司、供货生产商和商品混凝土企业共同签订。
  采购合同应当对合同履行期间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的风险承担、价格调整等作出明确约定。
  第十五条 采购合同履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在每月25日前将施工单位提供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次月甲供材料用量计划书面告知物资代理公司。
  物资代理公司应当督促供货生产商履行采购合同,监督供货生产商按时将甲供材料送达指定地点,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接收。
  第十六条 供货生产商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不得将甲供材料进行转包或者非法分包。
  第十七条 甲供材料到达指定地点后,物资代理公司应当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主要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品种、检测报告、合格证书、外观质量等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抽检。
  甲供材料经验收后由施工单位保管使用,施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计取保管费与材料检验试验费,费用计入总造价。
  第十八条 甲供材料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由物资代理公司负责按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向供货生产商索赔。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采购合同及合同执行情况,经物资代理公司确认后,及时办理货款支付,支付比例不得超过合同总价款的95%,其余待最后一批材料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清算。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在甲供材料长期协议供货生产商选择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贸委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需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因物资代理公司不履行物资代理服务合同而影响甲供材料采购和供应的,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贸委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不得继续从事甲供材料物资代理服务;造成建设单位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十一条 供货生产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物资代理公司、建设单位应当分别按照长期供货协议和采购合同约定的方式追究其违约责任,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
  (一)拒绝按照长期供货协议书与物资代理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的;
  (二)未能按照采购合同约定供货的;
  (三)所供材料的产品规格、质量、售后服务等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本办法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的。
  供货生产商违反上款规定,情节严重的,由福建漳龙实业有限公司报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备案后,根据长期供货协议的约定将其清除出协议供货生产商名单,且今后不再邀请其参加协议供货商生产商的投标或者比选。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改正;情节严重,需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处理。
  (一)擅自向协议供货生产商范围外的供应商采购的;
  (二)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甲供材料未经检查验收合格而使用的;
  (四)无故拖欠货款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 因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原因致使提供的次月甲供材料用量不准确,造成工期延误或者货物积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赔偿损失。
  因建设单位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次月甲供材料用量不准确,造成工期延误或者货物积压的,建设单位应当赔偿损失。
  甲供材料交施工单位保管后,因施工单位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十四条 市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建设、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甲供材料采购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构成违纪违法的,依法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可以不委托物资代理公司,在本办法确定的长期协议供货生产商范围内自行组织甲供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作。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从本办法确定的长期协议供货生产商范围内选择确定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供货生产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行后,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责任不变。
  实行材料甲供后,施工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工作内容不包含甲供材料的采购。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第三条所列项目之外的其他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县(市、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可以参照适用本办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级或本辖区政府投资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项目部分使用中央投资和省级政府投资,国家部委、省对项目的甲供材料采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3年9月3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电联、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健全全国社会保险统计组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事业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我部制定了《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现予发布。执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函告我部。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组织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保证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会保险统计是劳动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对社会保险事业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含经国务院批准实行退休费用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统计(失业保险统计另行规定)。
第四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设置统计台账,填报统计报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同级劳动部门、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负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有条件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可设立统计机构。
第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和有关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三章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职责
第八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劳动统计的政策和规定;
(二)制定和实施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组织和协调全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拟订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四)搜集、整理、提供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五)检查、审定、管理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六)组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八)指导、监督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第九条 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完成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制定的统计调查计划,接受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搜集、整理、提供本地区、本部门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四)按规定检查、审定、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五)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条 统计人员的权限:
(一)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资料;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对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依照《统计法》的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第十一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和本规定时,视其情节轻重,对有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统计调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相应的统计调查表。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拟订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项目和报表制度,经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后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由劳动部统一制定。
地方劳动部门和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社会保险统计标准,但不得与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相抵触。
第十四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制度,每年组织全国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工作。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半年报或年报的会审检查工作。
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审核制度,即实行统计人员自审,本级机构负责人复审。

第五章 统计资料的档案管理与公布
第十五条 属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建立统计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并公布。
第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和本规定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修改;如果认为统计资料不实,应当责成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如果上报期限已到,可先行上报并加说明,核实后确有错误,应当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订正。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机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一、实施办法
(一)本套报表的调查对象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由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填报。报表汇总采取逐级汇总上报方式。
(二)本套报表中的计量单位,金额为元,人数为人。上报劳动部的报表,金额单位为万元,不保留小数。
(三)各表的填报单位、统计范围、报送时间和报送方式见报表目录。

二、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收入合计”:指报告期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四项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征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3.“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的基本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单位或个人补缴历年欠缴的基金收入(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4.“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不包括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5.“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支付的社会保险金、管理服务费和其他支出之和。
6.“社会保险金”: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及医疗保险费用之和(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8.“其他支出”:指除社会保险金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银行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等。
9.“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10.“国有企业”:指参加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全民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计入“国有企业”。
11.“城镇集体企业”:指参加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包括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集体事业单位。
1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企业和其他企业。
13.“外商投资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计入此项。
14.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按其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办法分别计入“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以下各表甲栏分组凡与本表相同的,含义也相同。另有解释者除外。
(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表
1.“应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数。
2.“已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数。
3.“应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4.“已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5.“国有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混岗的集体正式工以及1971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长期临时工;“合同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含“农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等,不含用全民企业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的“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不满一年的职工,包括临时性的、季节性的职工。
6.“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含按国家规定保留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含用全民所有制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就业的“合同制职工”。
7.“外商投资企业”中,各类职工仅指中方职工,不包括外方职工。“长期职工”仅指合同制职工。
(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表
各项指标口径与表二相同。“原固定职工”:指以固定职工身份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准(下同)。
2.“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合计”: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和,包括单位应缴纳和个人应缴纳两部分。
4.“已收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实际征缴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其他收入之和。在报告期内收缴的单位和个人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栏目。
5.“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其他实际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构支出的离退休费用、管理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之和。
7.“离退休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统筹项目和标准向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实际支付的离退休费用之和。
8.“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9.“其他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的除离休退休退职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费用,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表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和企业离退休费用小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中的“金额”: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拨付给该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差额。
(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表 1.“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并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经办的单位数。
2.“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和个体经营者。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基金异地转移收入、利息收入等。
5.“支出”: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支付给职工或遗属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异地转出基金等。
6.“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七)《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人数》表
1.“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
2.“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工伤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
3.“伤残人数小计”:指报告期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因工负伤与职业病致残的职工人数(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须由各级劳动部门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险字〔1992〕号)鉴定确认)。
4.“因工死亡人数”:指报告期内因工死亡的人数,包括因工致残人员在报告期内死亡按因工死亡处理的人数。
(八)《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应收”: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3.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4.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单位缴纳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5.支出中“工伤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项目,支付给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因工伤亡人员的全部费用。
6.支出中“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7.支出中“其他”:主要包括银行手续费等。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九)《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表
1.职工人数中“合计”: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单位的全部职工。
2.“本期生育女工”: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生育女职工人数。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应收”: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按照规定标准应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
5.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6.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生育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7.“生育补偿费”: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报告期内按照女职工生育社会保险统筹项目,支付给生育女职工的费用之和。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医疗保险情况》表
1.“人数”: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和参加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数。
2.“期初结余”:分别指截止上年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绫金额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标准单位和个人应该缴纳的金额之和。
4.“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5.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医疗费用”:分别指报告期内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为参加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治病按规定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不包括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费用。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分别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服务费用计入此项。
8.支出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医疗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包括银行手续费、基金异地转移支出等。
9.“期末结余”: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1.“机构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独立设立的社会保险管理事业机构,不包括兼管社会保险工作的机构,如劳动部门的保险处、产业部门的劳资处等。
2.“人员编制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经当地编委批准的编制人数。
3.“实有人员数”: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际在编和非在编的人数,包括长期职工(含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借调、聘用人员,不包括在企业、银行等单位聘用的专管员、代办员。
4.实有人员数中的“财会人员”、“统计人员”、“微机人员”三类人员中出现兼职情况,只归属其主要工作岗位一类。
5.“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各项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包括上年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业基金滚存结余。
6.“本年提取”: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分别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7.“财政补贴”: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财政部门得到的弥补管理服务费不足的财政补贴经费。
8.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本年提取和财政补贴之外的收入,主要包括管理服务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等。
9.“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全部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务费支出、业务费支出、设备购置费支出、基建修缮费支出、房屋租赁费支出以及从管理服务费中开支的退休职工服务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情况》表
1.“文化程度”:指取得相应文凭或同等学历。
2.“技术职称”:指被聘用的职称和取得资格的职称。
3.“按文化程度分”和“按技术职称分”中的“人员合计”: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员。

三、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审核重点
(一)表一
1.宾栏关系:
(1)1+2--5=9;(2)2=3+4;(3)5=6+7+8
2.甲栏关系:
(1)1=2+3+4;(2)4≥5
(二)表二
1.宾栏关系:
(1)3=4+6;4≥5;(2)7=8+10;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三)表三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四)表四
1.宾栏关系:
(1)2+6--11=15;(2)3=4+5;(3)6=7+10;(4)7=8+9;(5)11=12+13+14
2.甲栏关系:
(1)1=2+6+10;(2)2=3+5;3≥4;(3)6=7+9;7≥8;(4)10≥11
(五)表五
甲栏关系同表一
(六)表六
1.宾栏关系:
(1)3+4--5=6
2.甲栏关系:
(1)1=2+3+4;(2)5=6+7+8
(七)表七
1.宾栏关系:
(1)2>4;(2)4=5+6+7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八)表八
1.宾栏关系:
(1)1+3--6=10;(2)3=4+5;(3)6=7+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九)表九
1.宾栏关系:
(1)2>3;(2)4+7--10=14;(3)7=8+9;(4)10=11+12+13
(十)表十
1.宾栏关系:
(1)3+5--8=12;(2)5=6+7;(3)8=9+10+11
(十一)表十一
1.宾栏关系:
(1)3>4+5+6;(2)8+9--13=14;(3)9=10+11+12
2.甲栏关系:
(1)1=2+3+4
(十二)表十二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9;(3)1=5
2.甲栏关系同表十一
(十三)逻辑关系
1.表一宾栏1=表四宾栏2+表六宾栏3+表八宾栏1+表九宾栏4+表十宾栏3
2.表一宾栏2=表四宾栏6+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3+表九宾栏7+表十宾栏5
3.表一宾栏3=表四宾栏7+表八宾栏4+表九宾栏8+表十宾栏6
4.表一宾栏4=表四宾栏10+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5+表九宾栏9+表十宾栏7
5.表一宾栏5=表四宾栏11+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6=表九宾栏10+表十宾栏8
6.表一宾栏6=表四宾栏12+表八宾栏7+表九宾栏11+表十宾栏9
7.表一宾栏7=表四宾栏13+表八宾栏8+表九宾栏12+表十宾栏10
8.表一宾栏8=表四宾栏14+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9+表九宾栏13+表十宾栏11
9.表一宾栏9=表四宾栏15+表六宾栏6+表八宾栏10+表九宾栏14+九十宾栏12
10.表一宾栏7=表十一宾栏10
11.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1
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5
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目录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 | |
| | | |
| | | 年 报|
|劳险年综1表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半年报|
| | | |
| |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2表 | | 同上表|
| |统筹职工人数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3表 | | 同上表|
| |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 |
|----------------|----------------------------|--------|
|劳险年综4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5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 同上表|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 | | | |
划单列市社会保险管理机 |参 加 社 |年报:二 | 报 表 |
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 |会 保 险 |月底前 | 及 数 |
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基 金 统 |半年报: | 据 库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 |筹 的 单 |七月底 | 同 时 |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位 |前 | 报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续表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 | |
|劳险年综6表 | | 同上表|
| |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
|----------------|----------------------------|--------|
| |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 |
|劳险年综7表 |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 | 同上表|
| |人数 | |
|----------------|----------------------------|--------|
|劳险年综8表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9表 |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10表 |医疗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 | | |
|劳险年综11表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 年 报|
| | | |
|----------------|----------------------------|--------|
|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 | |
|劳险年综12表 | | 年 报|
| |情况 | |
|----------------|----------------------------|--------|
| | | |
|劳险年综13表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的市县数 | 年 报|
| | | |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国家市县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行政区划 | | |
--------------------------------------------------------------------------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期 初| 收
| |------------------
|结 余|合 计|征缴收入|
------------------------------------------|--------|------|--------|
甲 |序 号| 1 | 2 | 3 |
----------------------------------|------|--------|------|--------|
总 计 | 1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1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期 末
------|----------------------------------------------|
其 他|合 计| 社会保险金 | 管理服务费 |其 他| 结 余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统筹单位数(个)|
|----------------|------------------
| | | 应 参
| | |------------------
|应参加| 已参加| |
| | |合 计|长期职工--
| | | |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2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职 工 人 数
----------------------------------------------------------------
加 | 已 参 加
--------------------|------------------------------------------
| | | |
----------|临时职工|合 计|长期职工------------|临时职工
合同制职工| | | |合同制职工|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应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3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已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 | | 收
| | |--------------------------------
|工 资|期 初| 应 收 |
| | |----------------------|--------
|总 额|结 余| |单 位|个 人| |
| | |合 计| | |合 计|
| | | |缴 纳|缴 纳|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5 | 6 |
--------------------------|------|------|------|------|------|------|------|
总 计 | 1 | |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 |
1.长期职工 | 3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4 | | | | | | |
2.临时职工 | 5 | |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6 | | | | | | |
1.长期职工 | 7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8 | | | | | | |
2.临时职工 | 9 | |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10 | |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1 | |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表 号:劳险年综4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
已 收 | |离 退|管 理| |期 末
----------------------------------| | | | |
征缴收入 | |合 计|休 退|服 务|其 他|结 余
--------------------------|其 他| | | | |
小 计|单位缴纳|个人缴纳| | |职 费| 费 | |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31号)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


局 长

二○○三年六月十三日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以下简称强制许可)的给予、费用裁决和终止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受理和审查强制许可、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和终止强制许可的请求并作出决定。

  第三条 请求给予强制许可、请求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和请求终止强制许可,应当使用中文以书面形式办理。

  依照本办法提交的证件、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当事人应当同时提交中文译文。未按规定提交中文译文的,视为未提交该证件、证明文件。

  第四条 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而未能在合理长的时间内获得这种许可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请求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实施的,该专利权人可以根据专利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请求给予实施前一专利的强制许可,前一专利权人也可以请求给予实施后一专利的强制许可。

  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有权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请求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第五条 请求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提出强制许可请求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写明委托权限。

  请求人有两个以上且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除请求书中另有声明外,以请求书中指明的第一请求人为代表人。

  第二章 强制许可请求的审查和决定

  第六条 请求给予强制许可的,应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强制许可请求书,写明下列各项:

  (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请求人的国籍或者其总部所在的国家;

  (三)被请求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专利号、申请日及授权公告日;

  (四)被请求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姓名或者名称;

  (五)请求给予强制许可的理由和事实;

  (六)请求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注明的有关事项;请求人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其联系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七)请求人的签字或者盖章;委托代理机构的,还应当有该专利代理机构的盖章;

  (八)附加文件清单;

  (九)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请求书及其附加文件应当一式两份。

  第七条 强制许可请求涉及多项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如果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应当按不同专利权人分别提交请求书。

  第八条 强制许可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受理,并通知请求人:

  (一)被请求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号不明确或者难以确定;

  (二)请求文件未使用中文;

  (三)明显不具备请求强制许可的理由。

  第九条 请求文件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请求人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进行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该请求视为未提出。

  请求人应当自提出强制许可请求之日起1个月内缴纳强制许可请求费;逾期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该请求视为未提出。

  第十条 对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本办法规定的强制许可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将请求书副本送交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应当在指定期限内陈述意见。期满未答复的,不影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

  第十一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对请求人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进行审查。需要实地核查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实地核查。

  请求人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不充分或不真实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作出驳回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前应当通知请求人,给予其陈述意见的机会。

  第十二条 请求人或者专利权人要求听证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听证。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在举行听证7日前通知请求人、专利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听证时,请求人、专利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进行申辩和质证。

  举行听证时应当制作听证笔录,交听证参加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请求给予强制许可的,本条规定的听证程序不予适用。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作出驳回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并通知请求人:

  (一)请求人不具备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请求给予强制许可的理由不符合专利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

  (三)强制许可请求涉及的发明创造是半导体技术的,其理由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请求人对驳回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四条 请求人可以随时撤回其强制许可请求。请求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前撤回其请求的,强制许可请求的审查程序终止。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前,请求人与专利权人订立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并撤回其强制许可请求。

  第十五条 强制许可请求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作出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写明下列各项:

  (一)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个人或者单位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被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专利号、申请日及授权公告日;

  (三)给予强制许可的范围、规模和期限;

  (四)决定的理由、事实和法律依据;

  (五)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印章及负责人签字;

  (六)决定的日期;

  (七)其他有关事项。

  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应当及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

  第十六条 专利权人对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七条 已生效的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应当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报、政府网站和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公告。

  第三章 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请求的审查和裁决

  第十八条 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已公告;

  (二)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

  (三)双方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

  第十九条 请求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的,应当提交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请求书,写明下列各项:

  (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请求人的国籍或者请求人总部所在的国家;

  (三)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的文号;

  (四)被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五)请求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理由;

  (六)请求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注明的有关事项;请求人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其联系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七)请求人的签字或者盖章;委托代理机构的,还应当有该专利代理机构的盖章;

  (八)附加文件清单;

  (九)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请求人应当提交请求书及其附加文件一式两份。

  第二十条 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受理,并通知请求人:

  (一)所涉及的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明确或者尚未公告;

  (二)请求文件未使用中文;

  (三)明显不具备请求裁决强制许可使用费的理由。

  第二十一条 请求文件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请求人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进行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该请求视为未提出。

  请求人应当自提出请求之日起1个月内缴纳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请求费;逾期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该请求视为未提出。

  第二十二条 对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本办法规定的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将请求书副本送交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指定期限内陈述意见。期满未答复的,不影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

  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可以提交书面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头意见。

  第二十三条 请求人可以随时撤回其裁决请求。请求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前撤回其裁决请求的,裁决程序终止。

  第二十四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自收到请求书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决定。

  第二十五条 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决定应当写明下列各项:

  (一)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个人或者单位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被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专利号、申请日及授权公告日;

  (三)裁决的内容及其理由;

  (四)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印章及负责人签字;

  (五)决定的日期;

  (六)其他有关事项。

  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决定应当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 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章 终止强制许可请求的审查和决定

  第二十七条 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规定的强制许可期限届满时,强制许可自动终止。

  强制许可自动终止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报、政府网站和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公告。

  第二十八条 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规定的强制许可期限届满前,强制许可的理由消除并不再发生的,专利权人可以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终止强制许可的决定。

  请求终止强制许可的,应当提交终止强制许可请求书,写明下列各项:

  (一)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专利权人的国籍或者其总部所在的国家;

  (三)被请求终止的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的文号;

  (四)请求终止强制许可的理由和事实;

  (五)专利权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注明的有关事项;专利权人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其联系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六)专利权人的签字或者盖章;委托代理机构的,还应当有该专利代理机构的盖章;

  (七)附加文件清单;

  (八)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项。

  专利权人应当提交请求书及其附加文件一式两份。

  第二十九条 终止强制许可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予受理,并通知请求人:

  (一)请求人不是被强制许可的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人的;

  (二)未写明请求终止的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的文号;

  (三)请求文件未使用中文;

  (四)明显不具备终止强制许可的理由。

  第三十条 终止强制许可请求文件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请求人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进行补正。期满未补正的,该请求视为未提出。

  第三十一条 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终止强制许可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将请求书副本送交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指定期限内陈述意见。期满未答复的,不影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对专利权人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进行审查。需要实地核查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实地核查。

  专利权人陈述的理由和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不充分或不真实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作出决定前应当通知专利权人,给予其陈述意见的机会。

  第三十三条 经审查认为请求终止强制许可的理由不成立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作出驳回终止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

  专利权人对驳回终止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四条 专利权人可以随时撤回其终止强制许可请求。专利权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决定前撤回其请求的,相关程序终止。

  第三十五条 终止强制许可的请求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作出终止强制许可的决定,写明下列各项:

  (一)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个人或者单位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专利号、申请日及授权公告日;

  (四)给予强制许可的决定的文号;

  (五)决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六)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印章及负责人签字;

  (七)决定的日期;

  (八)其他有关事项。

  终止强制许可请求的决定应当及时通知专利权人和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三十六条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对终止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七条 已生效的终止强制许可的决定应当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报、政府网站和中国知识产权报上予以公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