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商务部2011年公务员录用专业考试和面试公告

时间:2024-07-01 23:30: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1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务部2011年公务员录用专业考试和面试公告

商务部


商务部2011年公务员录用专业考试和面试公告


  一、专业考试和面试人员名单(见附件1)

  二、专业考试和面试资格确认

  1、请进入名单的考生于2011年1月17日15:00至20日24:00之间登录商务部网上确认系统http://recruitment.rss.mofcom.gov.cn进行确认,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照片。

  2、请考生将以下材料于2011年1月28日前通过特快专递邮寄至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商务部人事司干部一处,邮编:100731(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考生姓名和职位编号):

  (1)《报考商务部公务员推荐表》原件(应届毕业生下载附件2,非应届毕业生下载附件3);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非应届毕业生提供);
  (3)身份证复印件;
  (4)英语水平考试证书复印件;
  (5)成绩单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
  (6)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原件(社会在职人员提供);
  (7)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证明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的复印件(留学归国人员提供);
  (8)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还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具体材料要求见附件5)。

  3、注意事项:

  (1)请进入商务部面试名单的考生尽快按上述要求予以确认,如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并提交材料,将视为自动放弃专业考试和面试资格;
  (2)自愿放弃专业考试和面试资格的考生,请于上述时间内与商务部联系说明情况;
  (3)进入商务部面试名单的考生,如报考材料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复审结果的,请务必尽快与商务部联系说明情况,否则一经查实,将取消录用并影响今后公务员的报考;
  (4)为便于联络,请各位考生保持通讯方式畅通。

  三、专业考试和面试安排

  1、考试时间:2011年2月25日-27日。
  2、考试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3、具体时间和考场安排另行通知,请考生关注商务部网站人事司子站“公务员招考”专栏。
  4、考生的交通、食宿等项费用自理。

  四、有关递补等其它事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局及商务部网站

    联系电话:65198573


  附件:

  1、商务部2011年公务员录用专业考试和面试人员名单
http://rs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1/1295246044788.xls
  2、报考商务部公务员推荐表(应届毕业生)
http://rs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1/1295246054668.xls
  3、报考商务部公务员推荐表(非应届毕业生)
http://rs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1/1295246063446.xls
  4、关于填报《报考商务部公务员推荐表》的说明
http://rs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1/1295246070475.doc
  5、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需提交的证明材料的相关要求
http://rss.mofcom.gov.cn/accessory/201101/1295246077380.doc


商务部人事司
二○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南京市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


  《南京市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发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季建业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南京市城市绿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绿线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的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

  第四条 城市绿线管理应当坚持科学划定、严格控制、有效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 市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绿线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下列区域应当划定城市绿线:

  (一)已建成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二)山体、江河、湖泊、湿地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

  (四)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其他绿地。

  第七条 城市绿线划定应当遵循保护自然生态、均衡绿地布局、协调城市建设、分层分类控制的原则。

  第八条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

  第九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目标、标准、控制原则和总体布局方案,明确各类绿地基本控制范围,并对下一层次规划中的绿地配置提出指标分配和控制要求。

  第十条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确定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生态控制区域以及其他绿地界线的具体坐标,划定其绿线。

  第十一条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筑总平面方案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确定附属绿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提出绿化配置原则等规划条件,明确绿地界线的具体坐标,划定其绿线。

  第十二条 规划部门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批准的城市绿线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三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实行绿线管理制度。城市绿线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确因规划调整或者基础设施等公益项目建设需要调整的,规划部门应当征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组织论证,进行公示,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后,方可调整。

  调整绿线不得减少规划绿地的总量。因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应当落实新的规划绿地。

  第十四条 对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现状居住绿地进行调整的,应当在满足绿地规定指标的情况下,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规划绿地,由规划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现状绿地和建成后的绿地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并明确管理单位。

  第十六条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有关部门不得违反经批准的规划,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开敞空间的隔离绿地,应当保持主要山体和生态网络的结构完整,除按照规划安排少量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

  一般的隔离绿地,林木覆盖率应当达到80%以上,与绿地兼容的开发建设用地不得超过总用地的20%。

  沿江、沿河、沿路带形绿地和城镇内部的公园绿地,应当以绿化功能为主,除按照规划安排小型的休闲或者其他公共设施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

  第十七条 新建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不得占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地。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不得进行改建和扩建,并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逐步迁移或者拆除。

  第十八条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应当经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占用期满后,占用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恢复。

  第十九条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可以按规划要求进行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和地面综合防灾避险设施建设,其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当报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条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空间内的各种管线或设施,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技术标准提出管制要求,保证栽植树木的生长空间。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倾倒废弃物;

  (二)攀折、损毁植物;

  (三)擅自搭建临时性设施或者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四)擅自排放污水、堆放杂物;

  (五)有损生态和景观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应当如实公示该建设项目的绿地率、绿地面积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筑总平面方案载明的绿线范围,不得将绿线范围外的其他绿地或者临时性绿地作为其配套绿地进行宣传。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的绿地指标配套建设绿地。

  各类建设工程配套绿地应当按照划定的绿线和审定的绿化方案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得擅自减少绿化面积和擅自变更绿化设计。

  建设工程竣工后,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应当对配套建设绿地的绿线进行核定,未达到规划设计要求的,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划部门不予出具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 园林绿化、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关于毒品犯罪在国际上的争议

乔铁军


  毒品犯罪既是困际公约规定的一利-国际犯罪,也是各国国内法规定的犯罪,是一个外较广的概念。就毒品犯罪的定义而言,有学者认为,毒品犯罪既然在国际公约中被列为犯罪,那么就用1 988年l 2月l 9同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3条的规定,凡是故意违反《l 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及经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或《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规定的各种行为称为毒品犯罪。但有学者认为,这一条的规定没有界定什么是毒品犯罪。当我们考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法和有关禁毒立法时,均未有毒品犯罪概念的界定,而只是对毒品犯罪的种类作了具体规定,同样我国l 997年《刑法》分则第6章第七节虽然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但也没有对毒品犯罪下定义。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毒品犯罪的定义进行探讨。
  关于毒品犯罪定义的不同观点包括:第一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通常是一种跨国性的犯罪,对国际上的毒品犯罪定义,主张援用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3条的规定,认为,在中国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关于毒品管制法规,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禁毒法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以及从事与上述毒品犯罪直接相关的或者与毒品有关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论者还认为毒品犯罪也是国际公约规定的国际犯罪。①第三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指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以及与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直接相关的破坏国家禁毒活动的行为。@第四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触犯《关于禁毒的决定》,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五种观点认为,所谓毒品犯罪,就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制造、使用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与此直接有关的破坏国家禁毒活动、危害公民身心艰苦和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六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指以毒品或者多犯罪有关的人和财物为犯罪对象,走私、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提供毒品,窝藏毒品,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毒品犯罪所得财物以及走私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的行为。@第七种观点认为,所谓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综观上述七种观点,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将毒品犯罪划分为困际上的毒品犯罪和中国的毒品犯罪,并将毒品犯罪的定义关键强调在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上,其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概括出毒品犯罪的全部。⑦第二种观点将毒品犯罪分为三类,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与其直接相关的犯罪,以及其他与毒品有关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种界定,从表面上外延涵盖了所有毒品犯罪,但实际上没有周全外延,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直接相关以及其他与毒品有关的犯罪行为,其范围和犯罪种类仍不能确定。例如,盗窃毒品,抢劫、抢夺毒品的犯罪,非法持有毒品是否是属于直接相关的犯罪或者与毒品有关的犯罪?以毒品犯罪行为方式出发概括毒品犯罪定义,无法周延所有毒品犯罪。第三种观点认为毒品犯罪是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箭理法规,jf:强调阳内法不再足行为足否具有刑事犯罪违法性的唯一根据,J e局限在1t毒品犯罪是违反了《刑法》及有关禁毒法规的刑事违法性,在定义的表述J二,以列举毒品犯罪方式界定毒品犯罪显得冗长且无法包容所有毒品犯罪。第四种观点的根本缺陷在于其反复强调所有毒品犯罪都必须触犯《关于禁毒的决定》,这将导致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所规定的,我国有义务予以管辖而《关于禁毒的决定》未予规定的国际毒品犯罪被排除在毒品犯罪的范围之外。第五种观点在界定毒品犯罪时出现了一个表述失误,即”非法走私、贩卖、制造、使用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中,一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是毒品犯罪的一种,显然是不妥当的。第六种观点用全部列举毒品犯罪的方法界定毒品犯罪定义,缺点在于,没有揭示毒品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且忽略了毒品犯罪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的特征。第七种观点虽然概括出毒品犯罪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特征,但概念中毒品犯罪的违法性仅指违反一禁毒法规一,这显然不能全部概括出毒品犯罪所违反的法律和法规:而且一禁毒法规一是刑事法规或者是行政法规,或是一项专门法规,它是否应包括我国缔结参加的国际公约和我罔《刑法》中有关毒品犯罪的条款,及1987年、1988年我国颁和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如此界定无法确定这一问题,使毒品犯罪的违法性不明确。